您好,欢迎来到染化在线! 登录 免费注册 帮助中心
关注

加入QQ群:131192077

0757-23608899
当前位置 > 首页 > 染化传媒 > 动态!5年内中国服装业将发生9大裂变,小工厂引来重大契机!
动态!5年内中国服装业将发生9大裂变,小工厂引来重大契机!
关键字:印染,印染助剂,助剂定制,染化传媒,防水剂,阻燃剂点击:3783 发表时间:2016-07-18 来源:六六八纺织
【导读】:中国服装业这几年也经历了洗牌,那么在未来3~5年,会发生哪些蕴含机遇的裂变?这是行业朋友关心的话题。我们首先了解目前国内这个产业链的状态:

当前中国服装业的战国格局

作者:创佳精益JIT200


中国服装业这几年也经历了洗牌,那么在未来3~5年,会发生哪些蕴含机遇的裂变?这是行业朋友关心的话题。我们首先了解目前国内这个产业链的状态:


A :站在顶端的全产业链:以申洲国际、溢达、雅戈尔等为代表的万人大厂

这类超大企业只服务顶端品牌,产能也被Adidas、Nike、优衣库等国际品牌占有。而溢达集团早已实现从种棉、纺织、印染到成衣的全产业链,在广东高明等地有加工基地,工人数在8万余人,也拥有自有品牌(派),代工的国外品牌 AbercrombieFitch、Lacoste、Polo Ralph Lauren、Nike、Tommy Hilfiger等。


B:大、中型服装企业,人数在300人~3000以上规模,但是,这类企业近年关闭的约500家之多!

这类工厂自1990年~2010年20年间发展迅猛,占据了国内服装生产、销售约60%的市场,著名的如步森集团、华鼎集团等。这类企业在前20年间,充分利用了市场资源及劳动力红利,可以说赚得盆满钵满,并把产业链延伸到房地产等行业。


但是,2008年新劳动法出台后,人工成本上涨给这类劳动密集、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的经营方式,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压力,反而成为中国服装行业最受挤压的夹心层:50支以下的低端市场份额被东南亚、印度、孟加拉等国蚕食,100支以上的高端产品市场则被日本、德国、意大利把持。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于是乎:2015年4月,李宁、特步的核心供应商雅纶制衣因逆市扩张而资金链断裂,老板不知去向;2015年5月,总资产10亿元的绍兴印染大佬五洋印染破产;产值30亿的庄吉集团也宣告破产重组;2015年8月,华东纺织大鳄宝利嘉集团宣告破产,老板跑路……大量订单流向东南亚等人工成本低廉的国家。优衣库、无印良品、青山商事、利丰、东京STYLE、Honeys都在加快向东南亚转移订单。


C:人数在300人以下的服装产业微小企业:

这类企业要在2016年之后的服装生态圈存活、发展,一是要做专做细,如专做女士美体内衣的、舞台服装、专做特殊人群服装的(肥人、情趣服饰甚至同性恋服饰的);二是向高端延伸,如个性化定制、高端人群的服饰定制等。


5年内中国服装业将发生9大裂变!!


由此看出,自2010年后,中国服装产业链两极分化严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产业格局日趋明显。未上市的中大规模工厂的倒闭,使得顶尖龙头企业订单更加充裕;但另外一方面,从大中型服装企业出走的优秀管理、设计人才,及闲散高技能工人,又为服装行业的生态重组提供了条件。


以下是根据资料对未来3~5年行业发展的预测,偏颇之处,敬请谅解:


一、5年之后,现有的所谓“名牌”、“大牌”、“奢侈品”都将被新兴的品牌取代。消费者的日趋成熟,信息扁平化传播带来了服装行业整体的“洗牌”,大众品牌、大而全的商业,业态都将被新兴品牌取代。


二、3~5年之后,中国将会崛起一大批新兴品牌,他们跟20年前在沿海一带产业集群地集中崛起不同。产品性价比将进入一个极致的时代,消费者不再为过多的溢价买单。


三、单纯的服装代理商将在5年内消失,上游是工厂到消费者的革命(C2M),下游是买手集合店的反攻!两股力量的抗争,是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带来的系统的变化。


四、服装未来5年内行业界限将越来越模糊,跨界、混搭成为常态。集合店的兴起将打破原来的行业划分规则,取而代之的是按照人群划分的消费主体,真正区分服饰消费人群的是“代际”。    


五、服装企业现阶段的广告、营销手段将在未来5年内失效,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年代到来经营的是粉丝,不会聚集粉丝的服装企业将寸步难行。谁能够跟消费者走得最近,真正形成互动,谁就能成功。


 六、未来卖场里的试衣间,将被当作艺术装置来做,而不只是当做功能区域来做,“眼球效应”将成为服装实体店铺的终极营销手段,服装行业的行业运作规律将越来越趋向于娱乐化。


七、服装行业的变化将更为频繁,跨界多元化,原有的完整传统服装行业产业将被重新划分和定义。未来的服装企业,无论你设置什么样的壁垒,都会被复制模仿,唯一不会被复制的是“品味”!


八、未来的服装店将不是简单的售卖产品的场所,品牌营销时代不仅是在卖产品,更是在讲故事、卖文化,服饰文化将裂变为新的产业链。


九、网络技术及高新技术让”智能穿戴“,如N年前的智能手机一样,渐渐成时尚主流,这将成为下一轮服装产业变革的导火索。


"小工厂"如何做成"大企业"?

CFW服装经理人


在服装行业,固然有众多大型服装集团,但更多的是小规模、小产量,依靠家庭式管理的小工厂。和大企业相比,小工厂有先天上的不足,招工难、管理难、销售难等种种难题横在经营者面前。但每一家小工厂都是潜力股,只要经营得好,小工厂总有一天会变成大企业,问题是,如何才能把小工厂经营好呢?"小工厂"如何做成"大企业"?以下是一些案例:



小型服装厂的"困惑": 


王某家里经营着一家10多年历史的小型服装加工厂,年销售额700万元左右,厂房1000多平方米,淡季工人有25-30人,旺季40人左右,产品全部内销。由于规模小,没办法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只能依靠家庭式管理,目前主要由王某的母亲及姨妈管理、安排生产,王某负责产品开发及客户联系。



小服装厂的"三大问题":



1、招工难:服装加工利润微薄,而且淡旺季相差明显,工人工资普遍不高,加上当地有民工荒,工人很难请。目前工厂中大多是计件工人,其中熟练工约占70%,普通工占30%。但有的工序必须由熟练工操作,普通工需要一年以上工作经验才能达到熟练程度,但现在即便是普通工也很难招到。王某曾想过通过提高工资收入吸引工人,但工厂只有5%-10%的利润,工资上涨空间不大,吸引力不足。


2、管理难:由于当地做服装加工的工厂不多,熟练工人少,而周边其他行业的工厂都在到处招工,工人不愁没工打,导致王某不敢随便炒掉厂里的熟练工。久而久之,这些工人都认为自己是厂里的骨干,不太服从管理。王某也曾试图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行为,但效果不佳。


3、销售难:资金周转慢,欠账多。原材料都需要现款购买,但产品卖出去要1-3个月才能收到回款,有的老客户还要压几批货的款,所以资金经常很紧张,贷款当然少不了。市场竞争激烈,市场范围窄,产品偏低档,价格低廉,进不了高档市场,销路也仅以2个批发市场的4-5个客户为主。

支招一:你的对手跟你一样没办法


看了这个案例,首先想对王某说一句:你别着急。为什么不急?因为大多数人面对你的难题都没招。大多数人都没办法的事,就不应该急了。这说明你的对手跟你一样没有办法。


此时,当你真正明白了,天下谁也帮不了你,解决这个难题的钥匙只能在你手中。既然如此,就需要慢慢琢磨。我想问几个问题:


1)你的竞争对手都是本地的吗?

2)你的产品是不是针对低收入人群?

3)过去几年这个行业的生意是上升还是下降?

4)这个行业会不会死?


把以上几个问题琢磨透,才能对症下药。

支招二:必须让工厂的工人有活干


开了很多年的工厂,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这个工厂基本上是以销定产,而获得订单的能力就在王某自己身上。一年能够接到多少订单基本上是可以预判到的,那么王某应该对自己的订单做一下分析,尽量做到订单均衡化。


忙的时候少接点,淡的时候多接点,根据这样的情况设定工厂的岗位,让工人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这样可以极快地培训出一批熟练工人,做到优胜劣汰。随着效率的提高,你的成本就会降低。


一句话,必须让工厂的工人有活干。有干不完的活,他们自然就会稳定,效率就会持续提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还不如凭自己的营销能力找其他的工厂帮你生产,我想一定会有效率高成本低的工厂找不到订单的!

支招三:将产品从工业级提升到艺术级


如果我是这个企业的老板,肯定会往产品上发力,亲自主持开发一款主打的产品,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和别人不一样。


我现在越来越体会到,国内太多企业的太多产品,基本上就是工业级的,就是能用的水平,但是这种产品的市场从趋势上看是越来越小了。但是国外的产品,那是艺术级的,关键是以后的趋势就是这样。


从工业级到艺术级太难了。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细节,都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心血;哪怕是增加一个满意的包装,都不知道要额外增加多少成本。但是,无论如何,这个台阶必须迈上去。

支招四:最好别有企业家心态


招工难,首先要看工资能发多少。要是一般工厂工资够花,相信很少有人会去富士康;工资靠的还是销路,销路好了自然能发出工资。


用工难,这不一定是真的。人都是有感情的,海底捞的员工幸福感很高,除了工资和住宿条件,更多的还是要相互关怀。


销售难,在销路和资金流上。案例没有说厂子是如何经营和销售的,相信销路可能比较单一,或者说,商业模式上没有增长点。服装怎么卖?除了产品质量要靠谱,在设计上也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意思是好产品是用户说的,不是自己琢磨的。资金层面,可以考虑现有的一些小资金量的金融模式。


最后,个人感觉挣扎在生存边缘的企业,虽说自身素质决定了发展前景,但不一定高学历就是高素质,更多的还是靠眼界和愿景。最好别有企业家心态,稍微放低点,做一个手工艺人就好了。

支招五:你想过增加销售通路的问题吗?


应收款账期长,利润低,这是这个行业一贯的做法导致的结果,很难改变,除非你的产品很牛,供不应求,可以先款后货,但很明显,王某是做不到的。


工厂经营这么多年,到今天的现状,王某有反思过吗?知道同行中哪家是做得特别牛的,它们为何这么牛吗?如果知道行业中确实有人做得最好,你是否会安慰自己说“人家是财大气粗的大公司,我没有资格和能力学它们的做法”?


你不改变,就只能倒闭!大家都在说,公司要良性发展,要赚钱,就要开源节流。


你想过增加销售通路的问题吗?


想过让行业中存在的淡旺季,在你这边今后都是平稳的,或者都是旺季吗?比如,跳出行业中常规的销售渠道,除了与服装店、批发商合作,还可以试试与企业合作,比如定制企业的员工制服等。


你可以结合公司运营情况,看看能否拓展原来单一的产品和销售。如果还是跟大部分同行一样继续走低端路线,走常规销售路线,公司再煎熬几年也是今天的模样,关门倒闭是时间问题。


节流也要深思:每年每月的各种费用中,采购成本、营销成本、人力成本、资金借贷成本等方面,哪些是可以削减的,哪些是可以完全取消的,削减后可以省下多少钱?

支招六:善待员工,挺过“战国特殊时期”


这位朋友是我的同行,我们2004年办厂,自己有外贸公司、订单稳定,去年员工150个左右,年初50多人,现在员工也只有30多人,也面临着和王某相同的问题和纠结。为此,我们搞了职工宿舍、接通网络、电视、安装空调、开设职工文化活动中心,采取了很多办法,但结果还是不尽人意,估计下周职工肯定要少于20个了。我想谈两点想法和你共同探讨。


1、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门槛低、附加值不高,我们认为传统的OEM服装加工已经很难生存,为此我们去年就注册了品牌,目前正在款式设计、收集、营销策划中,当然包括电子商务的平台的探索,能否走出一条路还是未知数,我想做一些尝试总是好的。


2、提高现有职工的福利和待遇,包括前面提到的福利,虽然收效甚微,但我们认为这是“战国特殊时期”,只要自己企业经营得好,善待员工,这个临界点总会过去。所以我们还会继续坚持我们的福利改善计划。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染化传媒!

  

染化在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着“开放、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我们欢迎各方自媒体、传统媒体与机构,转载、引用染化在线的原创内容,但必须注明来源自染化在线网,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2.原则上,我们同意在注明出处的前提下,各方使用染化在线的原创素材(图片、视频等)。

3.染化在线网尊重各方知识产权,保护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微信rhzxzjf,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您要定制哪种产品?

相关搜索
服务流程 定制全程实时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