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染化在线! 登录 免费注册 帮助中心
关注

加入QQ群:131192077

0757-23608899
当前位置 > 首页 > 染化传媒 > 【动态】听说你们厂子迁了?纺织行业:转移升级已成主旋律
【动态】听说你们厂子迁了?纺织行业:转移升级已成主旋律
关键字:转移升级 纺织印染 印染助剂 染化传媒点击:2866 发表时间:2017-06-15 来源:布知道
【导读】:当前,我国纺织行业“供给侧”调整日益深化,产业转移呈现新特征:追求成本洼地、政策高地的转移本能,在向着追求内驱动力的更高要求而转变。 转移升级成主旋律1 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东...
 当前,我国纺织行业“供给侧”调整日益深化,产业转移呈现新特征:追求成本洼地、政策高地的转移本能,在向着追求内驱动力的更高要求而转变。

转移升级成主旋律

1

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东部地区因较好的产业基础继续保持总量领先优势,增速基本平稳;中西部地区增速相对较快,但多数省份在调结构过程中增速不断回落,增速快于东部地区的幅度逐渐收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家政策导向变化,东部要素制约加剧、西部要素成本具比较优势和承接政策扶植等三个诱因对产业转移推动力逐渐减弱,产业转移已由增量投资向存量调整产业升级过渡,转移的产业也由以棉纺、服装为主,向产业链延伸和配套的方向发展,向针织、家纺和产业用等领域扩张。

Tips

       2016年纺织产业转移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纺织产业转移由东、中西、海外三级互动向东部、海外、新疆和中西部四轮驱动发展。

其中,除新疆之外的西部地区和新疆承接转移呈两级分化,一缓一热。2016年新疆投资增长50%,相比之下中西部14个省、自治区、市27家试点园区建设在艰难中前行,招商工作成为难点,有极个别园区放弃试点。


二是转移升级成为主旋律。

大多数投资伴随着淘汰落后、改造升级、引进新装备,设备平移现象已不常见,特别是在国家环境约束和可持续战略条件下,转移升级已从企业家热议到行动,成为企业的重要抉择。


三是政策导向仍在产业转移中发挥主要作用。

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海外投资的引导,与之相对的美国退出TPP,到国家对新疆发展的支持而实施的纺织区域发展政策,以及宁夏、云南、四川等部分地区在投资、招商方面制定的地区政策,都对纺织产业转移产生了实际影响。

2016年纺织产业转移取得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首先,产业转移坚持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与产城一体化发展相结合。比如,云南保山、河南西平、四川屏山等地方政府,把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打造发展纺织产业的良好环境,河南西平把发展纺织列入人大立法,宁夏利通、四川屏山结合当地扶贫脱贫工作、云南保山紧密结合城市建设承接转移,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其次,产业转移坚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根本,以建设世界纺织强国为目标,打造先进智能制造业平台,完成纺织世界一流企业的建设。

例如,中昊集团、天虹集团、如意银川滨河园区等一批企业园区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技术、装备领先且体现可持续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产品档次和运行质量,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再次,产业转移坚持市场导向打造特色产业例如,四川屏山工业园区依托丝丽雅集团打造生物质纤维纺织园区,山东大染坊集团在广西蒙山打造丝绸产业园区,江苏沭阳打造智能针织园区以及江苏射阳的印染园区等,都是在找准市场定位后实施的园区发展战略。这些园区的建设营造了不同行业发展环境,为企业错位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机遇。

“智造”“生态”乃必由之路


在我国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发展中,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我国纺织产业转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产业转移不是设备简单平移,要升级就要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其实质是要提升效率、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推进我国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转变步伐。


本轮全球产业转移呈现双向转移特征,即中低端向东南亚转移,高端向欧美回流,中国纺织产业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挑战。而国内的产业转移则要实现转移地和转出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个双赢”。


成本敏感型、劳动密集型纺织服装产业寻求成本洼地、政策高地是必然规律。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应政策,推动产业转移健康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配套条件相比东南亚部分地区来讲也更具综合优势。从长远看,全行业必须崇尚创新,注重人才,加快研发,培育产业新动能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纺织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重塑国际竞争优势。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研究制定纺织各行业、各领域纺织智能制造的标准、规范和验证平台,二是在全行业推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三是推动开展纺织智能装备、传感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从而形成纺织智能创新体系;四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企业智能化步伐,构建未来纺织业发展范本。


智能制造与生态发展作为产业升级抓手的重要意义。目前江苏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强劲的挑战:一是来自于国内中西部地区,近年来中央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除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出台了很多承接产业转移的创新举措,政策力度很大;二是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压力,比如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东南亚地区,都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沿线国家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将迎来利好。对此,江苏省提出要建设国内领先、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强省,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她表示,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江苏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牢牢抓住这一点,致力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及治理结构创新,实实在在推动实体经济的振兴与发展。

转移企业和承接地区智能制造和生态发展之路应该怎么规划?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文,中纺联副会长孙淮滨等行业专家分别就"智能制造在纺织企业中的应用"、"智能制造与产业转移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转型升级"、"产业转移中的生态与绿色发展"等专题作了演讲。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规划出了智能制造在中国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即其主线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其核心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纺织智能制造能够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并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在互联互通的制造模式下协同生产,从而实现精益制造、高效制造、柔性制造、服务制造和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在纺织服装应用的目的和重点任务,同时强调,纺织在智能制造应用的同时不能忘了人的作用,要进一步提高中国产业工人的素质。


当前纺织工业面临着市场、资源环境与成本的多重压力,传统的以能量转换工具为推动力的经济将难以维系,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已没有竞争力,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让工业制造能够有效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缩短工期、降低成本、降低能耗等需求,特别是为纺织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

从园区建设上来讲,可借鉴绿色发展"1+5(准入条件+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制度)"模式,以此指标体系来评价园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可使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从纺织产业绿色发展方面来讲,可从三个层面推进绿色发展:一是产品层面的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二是绿色的"5化"原则建设绿色工厂,为绿色制造体系奠定基础;三是以品牌企业为龙头,规范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高供应链的绿色水平。

示范者经验备受关注

实际上,纺织产业转移过程中早已不乏以智造与生态发展为抓手实现产业升级的探索者。



以沭阳为例:近年来,为了引领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沭阳县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纺织产业园内建成全国首个智能针织产业园,打造了纺织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载体平台,集聚了一批创新型、智能型好项目,现在正在进行二期建设。沭阳的纺织企业也纷纷转型升级,依托技改,对产品及技术进行更新换代。沭阳纺织产业正朝着高效、智能、生态的方向转型发展。
突出问题亟待共同破解

目前,我国纺织产业转移仍存在部分突出问题。一是环境压力加大。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大了中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环境承载力受到挑战。纺织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印染行业,对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还不能形成有效的支持。二是成本要素压力日益凸显。人力、环境、能源等成本随时间不断增加,对企业投入产出产生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随着设备提升、自动化程度增加,能源因素在成本中占比日益增大,而目前我国的能源价格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三是产业转移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部分中西部园区空置率较高,发展定位不明确,招商艰难,土地占用造成资源浪费,对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影响。



为帮助解决产业转移中遇到的问题,2016年,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加强调研和信息工作,对重点地区展开深入调研,对具体问题给予了意见和建议;重点关注新疆产业转移情况,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好服务;注重产业园区有效对接,为产业转移企业牵线搭桥;并将新疆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等7个园区列入转移试点。

编后语

据了解,2017年纺织产业转移工作总体思想为:牢牢抓住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把握结构性调整的方向,把握园区可持续发展内力,在服务对接模式上有所突破,在智能制造、绿色园区建设上有所突破,在布局合理分配上有所突破。

来源:巨细纺织大数据   纺机网

编辑整理:布知道



染化在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着“开放、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我们欢迎各方自媒体、传统媒体与机构,转载、引用染化在线的原创内容,但必须注明来源自染化在线网,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2.原则上,我们同意在注明出处的前提下,各方使用染化在线的原创素材(图片、视频等)。

3.染化在线网尊重各方知识产权,保护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微信rhzxzjf,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您要定制哪种产品?

相关搜索
服务流程 定制全程实时提醒